江西省医学科学院

欢迎访问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网站!

【科普专栏】如何正确煎服中药?

发布时间:2024-01-10


一、器具选择:

为了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最好选择质地细腻、传热均匀的砂锅或陶瓷锅作为煎药器具。避免使用金属材质的锅,如铁锅、铝锅等,因为它们容易与中药中的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

二、水量与浸泡时间:

将中药放入锅中,用筷子轻轻按压,然后加入足够的水。第一次煎药加水量应高出药面2-3厘米,第二次煎药加水量刚刚没过中药或者超过0.5厘米。浸泡药物的时间也很关键,在煎药前一般浸泡药材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冬天可以稍长一些,夏天则可以适当缩短浸泡时间,这样可以让药物充分吸收水分,恢复其新鲜状态,充分发挥药效。

三、煎药火候与时间掌握:

开始煎药时,应先用大火将水煮沸,然后调至小火,保持水微沸状态。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煎煮时间。一般而言,一般的药物或滋补类药物需要水沸后维持半小时或更长时间;而解表药和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则只需水沸后维持15-20分钟。

四、过滤与绞渣取汁

药煎好后,要及时用纱布过滤,确保药渣与药汤分离,因为温度降低后有些有效成会吸附在药渣里面出不来,影响疗效。此外,为了充分获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还需要将药渣倒在干净的纱布上,两边用力绞,尽量挤出药渣中的水分,这样能避免药物有效成份的损失。

五、煎煮次数:

一般而言,一剂中药需要煎煮2-3次,然后将三次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分2-3次服用。

六、特殊煎煮方法

先煎法:对于那些难以溶解的矿物质或贝壳类药材以及部分含有毒性(附子、川乌、草乌等)药材,采取先煎30至60分钟的方式, 这样可以增强其有效成份的溶出,同时还可以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毒性降低.

后下法:有些药物不宜长时间加热,为保留其效用,须在药液快煎好时再加入,并煮沸3至5分钟,一般用于一些芳香类药物或者有效成分不耐高温的药物

包煎法:一些容易使汤药混浊的药物、细小颗粒状药物和毛状的药物可将其包裹在清洁的沙布中和其药物同煎,方便服用。

另煎法:贵重药材往往需要单独煎煮,待各自的药汁都煮好之后再合并服用,以此确保药效的最大化发挥。

烊化法:将胶类药物转化为液体,是处理诸如阿胶和鹿角胶等固态药材的有效方法。将胶质药物置入小碗,加少量水,置于锅中加热直至慢慢融化,随后将其调匀至已煎好的药汤中,以便一并服用。

冲服法:用于液体药物、水溶性好的药材或粉剂、散剂的服用。将其加入水或者已煎好的药汤中溶解后服用。

七、药物的服用原则:

药物应在餐前或餐后30至60分钟服用,以规避与食物的间接作用影响药效。一些特定药物如驱虫药或泻药,建议在早晨起来或清晨空腹服用,以确保最佳药效。若药物对消化系统有刺激,餐后服用能减轻不适。助消化药则更适合在饭后一小时服用,有助于促进消化。至于安神药物,建议在就寝前使用。以促进良好睡眠。

一剂药,常规的分配方法是一日之内分两至三次完成。应对病情较急重时,一日可服两、三剂;如果病情较为缓慢,可以在三天内服用两剂或两天内服用一剂。

最后,服药的温度亦不容忽视。一般情况下,药液应温热服用。发汗药物要求热服,以促进发汗。针对热性病症,可以将药液适度降温服用,而对于寒性病症,则药液宜温热一些,以提升治疗效果


供稿 | 实验中心 杨慧

编辑 | 熊姝瑶

一审 |刘夏莎莎

二审 | 游节根

终审 | 李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