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医学科学院

欢迎访问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网站!

【科普专栏】体检发现肺结节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4-02-29

了解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单发或多发的,且通常直径不足三厘米的局灶性病灶,影像学特征通常表现为高密度阴影,形成病灶后通常不伴随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等,易感人群包括吸烟人群、长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等。大部分肺结节为非恶性的,但仍存在发展为肺细胞癌的风险。多数肺结节患者的症状隐匿,通常在体检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但对于肺结节直径较大或其位于表浅部位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前憋闷与疼痛以及呼吸困难等表现,若为恶性肺结节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咯血以及消瘦等恶性肿瘤的典型体征。


如何发现肺结节

   体检是发现肺结节并予以明确诊断与确切治疗的重要途径,其中发现肺结节最重要的检查是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胸片、胸部CT扫描、MRI检查、核医学检查等。X线胸片是肺结节体检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通过图像显示患者是否存在异常阴影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结节及其分布与大小等特征,但该技术也存在分辨率有限、难以清晰显示体积较小结节的局限。CT扫描是可以通过高分辨率CT扫描以更精确地观察肺部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以及分布等特征帮助对结节性质的初步判断,此外,CT扫描还可充分对淋巴结、胸膜等其他组织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明确是否存在恶性细胞对周围组织侵犯的情况,为后续治疗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提供依据。MRI检查在肺结节检查中应用较少,这个检查可进一步了解肺实质内靠近胸壁的病变等特殊情况以及肺部病变的浸润范围和程度。核医学检查则是一种功能成像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来观察肺部病变的代谢和血流情况达到精确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并为后续治疗提供精准临床证据的目的,但该技术应用相对较少。

还有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痰液检查,前者可检测肿瘤标志物、炎症指标等,有助于对肺结节的性质做出初步判断,后者则可检测痰液中的肿瘤细胞或炎症细胞,但存在检出率较低的局限,不过痰培养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肺结节的治疗

对于体检检出的体积小于0.3cm且无症状的肺结节患者,通常以观察病情发展及定期随访为主要原则,通过接受随访并定期复诊,包括基础查体与影像学检查等观察肺结节的变化情况,如无变化或缩小,则继续保持观察;如出现增大或症状明显则需考虑参与进一步治疗。针对体积较大且存在有恶变风险的结节则需及时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明确诊断、清除病灶组织、避免恶性细胞扩散与近端或远端转移的目的,手术会根据结节的分布、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特点以明确手术具体策略,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愈效果。

药物治疗则是肺结节的辅助治疗办法,目的在于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继续发展,结合患者肺结节病因及病理类型是药物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则。对于由炎症引起的如肺部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结节应先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康唑等进行抗炎与抗真菌治疗,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消除炎症和缩小病灶的目的。对于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结节,首先需进行抗结核治疗,通过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杀灭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从而有效治愈疾病。对于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肺结节(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来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从而有效控制疾病。除了药物的对症治疗外,还可通过部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起到对肺结节的辅助治疗作用。


肺结节的预防及自我保健

一、戒烟戒酒

    吸烟和饮酒是肺结节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引起炎症和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增加患者形成肺结节的风险,此外饮酒也会对肺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增加肺结节的发生风险。因此,戒烟戒酒是预防肺结节的重要前提。

二、健康饮食

    饮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均衡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是保证机体处于健康水平的前提,从而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肺部炎症和感染的风险,进一步达到降低肺结节的发生率的目的。同时,需注意控制钠盐的摄食,避免高盐饮食对肺部健康造成影响。

三、适当运动

    针对尚未检出结节的人群可通过适量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肺部感染和肺结节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低中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健身操等。

四、保持良好心态

    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肺部疾病的风险。因此,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稳定个人情绪从而避免肺结节等结节疾病的形成。

五、定期检查

    定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胸部X光片或CT扫描有助于及时检出肺部病变,对于发现肺结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长期吸烟、存在家族病史的高危群体,可每年进行一到两次胸部X光片或CT扫描检查,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早干预能有效降低肺结节恶性转化的风险。

供稿 | 黄玉婵

编辑 | 熊姝瑶

一审 |刘夏莎莎

二审 | 游节根

终审 | 李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