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医学科学院

欢迎访问江西省医学科学院网站!

学校秋季常见的传染病防治

发布时间:2017-06-19

一.常见传染病种类及防控方法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一)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三)防控措施

1、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午检、晚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停课标准: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流行。
性感冒(Influenza)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咳、咽喉痛或鼻炎。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心肺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患者,流感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和乙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其中甲型流感抗原变异频繁,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类威胁最大。

(一)传染源

   典型病人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动物也可造成传播。潜伏期从数小时到72小时,一般为24-48h,病初2~3d传染性最强,传染期约为5-7d。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随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喷出许多飞沫散布在空气中,也可通过共用食具、玩具等物品的接触而传播。

(三)防控措施

1.疫情监测

   早期发现病人并及时报告。

2、管理传染源

   发生疫情后,早期对病人采取居家休息、单独呼吸道病房治疗等方式进行隔离。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3天,如出现症状,立即隔离。

3.保护易感人群

   注射流感疫苗是最好的办法和基本措施,对降低发病率及由于流感导致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对鸡蛋过敏、有过敏体质的人不宜接种流感疫苗。

公众自我防护指南

1.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使用后将纸巾丢弃

2.用水和肥皂认真洗手特别是在咳嗽或打喷嚏以后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清洗双手。

3.避免与病人有密切接触。

4.未经清洗的手不要触碰眼睛、鼻子和嘴 

5.如果得了流行性感冒,呆在家里不要去工作或去学校,尽量减少与人的接触,以免传染他人。

6.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一)传染源

   是带菌者和患者,尤其是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约有60—70%的成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的为上呼吸道感染型和出血型,仅1%的发展为典型流脑病人。

(二)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与传染源同睡、怀抱、接吻等密切接触是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的主要原因。 

(三)防控制措施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 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是流脑的易感人群,必须按免疫接种时间,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症状的病人,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其它季节也有散在发生。以发热(可达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克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临床特征,并常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麻疹合并肺炎的病死率约为10%左右。

轻型麻疹: 临床症状为一过性低热,轻度卡他及少量皮疹,全身状况良好。机理为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已不能完全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袭,但仍保留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病毒在体内只能有限繁殖。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

1.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

2.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

3.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一)传染源

    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在出疹前后5天具有传染性,有并发症者可延长至10天。

(二)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与受染病人的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他们的鼻腔、口腔分泌物进行传播。

病毒在空气中或受染表体的活力和传染性可维持两个小时。受染个体在斑丘疹出现的前后4-5天均可传播病毒。如果一个人得病,与其密切接触的大量易感人群也可能感染麻疹病毒。 

(三)防控措施

1.在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集体单位一旦发现麻疹后应要求病人隔离,并避免易感人群的接触。对易感者酌情进行应急接种。接种减毒活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麻疹的潜伏期早,故在接触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 

2.不扎堆就诊,避免院内感染。

3.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病人的管理,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儿童集体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者,做好疫情报告。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外,还应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开展入托、入学需要查验接种证的制度,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孩子要告诉家长及时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麻疹疫苗。

4.发现病人后应严格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延长至10天。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

5.切断传播途径:常晒被褥、晒衣物,晒太阳,开窗通风换气,室内保持清洁。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多发于2~10岁的儿童,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
(一)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要通过接触水痘疱疹液(水痘痂皮无传染性)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

(三)防控措施

     避免水痘患者疱疹全部结痂前或出疹后7d与易感人群接触,托幼机构宜用紫外线消毒重视通风与换气,做好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的消毒工作。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腺病毒8、19、29、37型腺病毒(人腺病毒D组亚型)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发病急剧的病毒性结膜炎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该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病原体后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广泛传播,出现大批病人感染。  


(一)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二)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三)防控措施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各级学校应在做好病例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1)病人一般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病后10天内,应避免公共场所活动。

(2)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与同居室人员分开使用。

(3)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强化晨检制度。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4)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工作。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消毒双手,未对双手消毒前,不得再接触其他病人。诊疗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5)暴发流行期间,相关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

(6)平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7)一般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等方式,进行该病的群体预防。


(四)停课措施

      学校或集体单位停课、停工标准:根据疫情控制状况,若一个班级病例数达到该班人数的20%及以上或10例以上时,可建议采取班(组)停课/停工措施。较大疫情需全校(集体单位)听课/停工时,需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实施。 

注意

1、化学消毒剂多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刺激性和毒性,消毒人员在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带口罩、帽子、手套和防护服。操作时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到通风处休息。

2、消毒药日常存放应做好防潮、防晒处理。

3、物表、地面、餐具等日常使用物品,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应用清水冲洗和擦拭,避免造成污染。

4、消毒工作须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物品、消毒药名称、浓度、作用方法、作用时间、作用人签字。

5、使用紫外灯和化学消毒剂消毒时,现场应无人。

 

                                                                                                                    红谷滩新区卫生办

                                  二O一四年九月